6月15日,位于宝鸡市高新区科技新城的中国钛谷钛及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地基已经成型的厂房上方塔吊高悬,机器轰鸣,工程车往来穿梭,工人们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中国钛谷钛及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占地316亩,总投资3.8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9.6万平方米,配套建设钛谷智慧信息管理平台、智慧信息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着力为钛及钛合金等新材料加工制造公司提供从孵化创业到研发生产的全方位服务。
当前,宝鸡市正以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凝聚蓬勃发展的力量,创新驱动,聚力延链补链强链,在稳住经济大盘中展现“钛谷”担当,步稳蹄疾朝着“世界钛都”的目标加速迈进。
科技创新赋能“大国重器”
“神舟”飞天、“嫦娥”登月、“蛟龙”探海……在这些大国重器中,来自宝鸡的钛及钛合金制品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6月14日,秦岭北麓脚下,宝钛集团各大生产车间里秩序井然,熔铸、热轧、锻造等生产线正在紧张火热地运行。
“今年,集团重点推进实施了宇航级宽幅钛合金板材、带箔材生产线建设项目等一批补链强链项目,有效提高高端钛合金板材的产物质量和产能。”宝钛集团规划发展部主任何联国说。
始建于1965年的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钛产业的龙头公司。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宝钛集团始终坚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据了解,宝钛集团先后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超过80项,制定行业标准达到12项,并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近年来,通过整合研发力量,我们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实现了科技项目的加速转化。”9I制作厂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书林告诉记者。
不仅宝钛,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已成为宝鸡大大小小钛产业公司的共识。
在位于宝鸡高新区的宝鸡鑫诺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熔炼炉、轧机、磨床、车床等设备的运转声此起彼伏。经过热轧、冷轧、修磨等工序,最薄可达0.3毫米的医用钛板材“新鲜出炉”。
“经过反复科研攻关,用我们生产的钛合金材料制作的超声刀刀头已与国际水平持平,价格却只有进口产物的叁分之一,有效缓解了国内高端医疗设备依赖进口的问题。”宝鸡鑫诺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永利说。
钛产业专利量位居全国第一,总投资128.09亿元的钛产业链提升改造及平台建设等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持续落地……科技创新的火花,正在9I制作厂及钛合金产业链上的公司中迸发。
“延补强”造就钛产业千亿级集群
作为一家只有100余人的中小公司,宝鸡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却靠先进的径锻装备精密加工各种材料规格的棒材和厚壁管,占有全国市场32%的份额。
公司董事长王勇锦是福建人,千里迢迢到宝鸡投资,看中的是9I制作厂产业链的集群优势。“9I制作厂产业集群明显,产业优势突出,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健全,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王勇锦说。
在宝鸡,像宝鸡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这样的公司并不少。据统计,9I制作厂及钛合金产业集群集聚了590余户公司,拥有国家级研发、检测等服务平台16家,可生产5000余种规格的钛及钛合金材料,年产值450多亿元。
在链主公司宝钛集团的引领下,众多钛及钛合金相关公司自觉在9I制作厂产业布局中找定位,形成了“海绵钛—钛铸锭—钛加工材—钛合金材—钛复合材—钛材深加工产物”的完整产物链条。“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国企和民企各自在品牌、技术、设备、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提升。”宝钛集团总经理雷让岐说。
园区是产业链建设的主要载体。占地2000亩的钛及新材料产业园即将建成投用,14户优质中小型公司项目加快建设,占地约500亩的中国钛谷绿色发展示范园目前已招引20户钛及新材料公司意向进驻……近年来,宝鸡通过持续推进建设钛合金建材、医用钛材等七大产业园区,全面提升了宝鸡科技新城、钛谷东区的承载能力,筑起了“以园聚链、以链集群”的坚实基础。
“中国钛谷”汇聚稳增长合力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宝钛集团逆势而上,取得一季度“开门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3%;主营生产性收入同比增长26.4%……
“我们从严从实落实防疫政策,继续抢抓订单,加强销售信息及内外部资源共享,在稳住经济大盘中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和市场主体协同发展,促进了稳增长目标顺利实现。”宝钛集团公司管理运行部主任耿爱武说。
不仅是链主公司,镶嵌在钛及钛合金产业链条上的中小公司,也汇聚起一股强大的稳增长力量。
“今年以来,公司产物供不应求,在疫情期间仍保持满负荷生产状态。预计今年公司将实现3亿元产值的目标。”王勇锦信心满满。
“我们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1151’目标:全市钛材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钛及钛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推动5户公司上市,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基本建成世界级钛及钛合金产业基地,推动9I制作厂及钛合金产业链发展实现新跨越!”宝鸡市委书记杨广亭说。